我國的茶會種類繁多,從政府到民間,各個地區、各個民族、各個階層,都有自己不同特色的茶會內容和形式。按目的來分,茶會主要有如下幾類:
1.節日茶會
節日茶會又分現代節日茶會和傳統節日茶會。現代節日台中外燴茶會有:國慶茶會、五一茶會、婦女節茶會、八一茶會、新年茶會等。傳統節日茶會有:迎春茶會、端午茶會、中秋茶會、重陽茶會等。
2.紀念茶會
紀念茶會是為紀念某項重大事件而台中茶會點心舉行的茶會。如五四茶會,是為了紀念五四台中開幕茶會運動而舉行的茶會;七一茶會,是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的生日所舉行的茶會等。其他紀念茶會有香港回歸祖國周年茶會、公司成立周年茶會等。
3.研討茶會
研討茶會,一般多為學術部門和學術團體舉辦。如“茶與健康學術研討茶會”“陸羽生平學術研討茶會”“WTO與中國經濟騰飛學術研討茶會”等。
4.品茗茶會
品茗茶會是產茶區每當新茶采摘時,所舉行的一種帶有嘗新性質的品茗茶會。如“西湖龍井品茗茶會”“信陽毛尖品茗茶會”等。
5.推廣茶會
推廣茶會一般指為某種產品、文化藝術品,或某種帶有商業或公益性質活動而舉辦的宣傳、推廣、介紹性茶會。如“化妝品推介茶會”“新書發行茶會”“埃及新線路五日遊介紹茶會”等。
6.喜慶茶會
喜慶茶會是指為慶賀某項事件而舉行的茶會。如結婚喜慶茶會、生日茶會、壽誕茶會、新樓落成茶會、新廠搬遷茶會等。
7.聯誼茶會
聯誼茶會為加強聯系,增加友誼而舉辦的茶會。如“江西知青聯誼茶會”“歐美同學聯誼茶會”等。
8.交流茶會
交流茶會是為切磋某項技藝,交流某種經驗而舉辦的茶會。如“中國古茶道表演交流茶會” “茶點制作經驗交流茶會”“海峽兩岸茶藝交流茶會”“少兒茶藝交流茶會”“國際茶文化交流茶會”等。
9.藝術茶會
藝術茶會是為某種藝術門類作品的觀賞、展現、表達而舉辦的茶會。如新詩朝誦茶會、書法茶會、插花茶會、古琴演奏茶會等。
10.無主題茶會
無主題茶會特指在某一地點、時間舉行,無具體目的,純屬交流感情的茶會。如“北山大茶會”“二月茶會”“七裏橋茶會”等。
11.形式茶會
形式茶會是指茶會的目的、內容、舉辦的方法及過程,是通過一定的規定形式來進行的茶會。如佛教中的茶禮、台灣的“無我茶會”等。
“無我茶會”是通過一定的規定形式來進行的茶會。1990年首次在台灣妙慧堂舉行,初為佛堂茶會。由於佛堂茶會是設在清淨的佛堂,茶會力求空靈、茶禪一味的精神,帶有宗教色彩,因此,其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。為了使更多的人能接受,佛堂茶會就演變為現在的“無我茶會”。會場可設在室內,也可設在室外,人數不限,不分膚色、國籍、性別、年齡、職務、職位。茶會目的在於心靈溝通,一味同心。
“無我茶會”在舉辦前,首先要書面寫明公告事項,以便與會者事先閱讀,進行准備,使茶會能有條不紊地進行。公告的內容要寫明茶會的舉辦時間、地點、主題、人數、座位方式、泡幾杯茶、供茶規則、茶類、會後活動、泡幾種茶、泡幾道、茶食供否。在時間安排中,要詳細寫出不同時間的活動內容。
參加“無我茶會”攜帶的茶具可根據茶類而定,盡量小巧簡便。基本要求是每人需帶沖泡茶具、四個杯子、奉茶盤、茶巾、手表或計時器、熱水瓶、茶葉、坐墊等。
茶會開始前,首先要報到抽簽,依號碼找到位置。號碼為順序排列。座位形式多用封閉式,即首尾相連成規則不規則的的環形、方形或長方形等。數十人或數百人的大型茶會往往是在露天進行,均無桌椅。與會者找到位置後,將自帶坐墊前沿中心點蓋掉座位號碼牌,在坐墊前鋪放一塊泡茶巾,上置泡茶器,泡茶巾前方是奉茶盤,內置四個茶杯,熱水瓶放在茶巾左側,提袋放在坐墊左側,脫下鞋子放在坐墊左後方。
當茶具安放完畢,根據公告的安排,第一階段是茶具觀摩和聯誼,這時,可在會場中走動,也可互相拍照留念。
到了約定時間,各人開始泡茶。然後將茶分入四個台中雞尾酒會杯中,一杯留給自己,另三杯用茶盤奉送給左側三位茶侶。如果所要奉茶的人也去奉茶了,只要將茶放在他的泡茶巾上就可以了。如遇有人來奉茶,應行禮接受。待茶奉齊,就可以自行品飲。喝完後,即可以泡第二道。第二道奉茶時,可用奉茶盤托泡茶器依次為左側三位茶侶斟茶。繼之沖泡第三道,奉茶同第二道,進行完沖泡後,如安排演講或音樂欣賞等活動,就要按坐原位,專心聆聽,結束後方可端茶盤去收回自己的杯子。將茶具收拾妥當,清理好自己座位的場地,與大家道別散會或繼續其他活動。
“無我茶會”是一種大家參與的茶會,其舉辦的成功與否,取決於是否台中婚禮外燴體現了“無我茶會”的精神:第一,無尊卑之分。茶會不設貴賓席,參加茶會者的座位由抽簽而定,在中心地還是邊緣地,在幹燥平坦處還是潮濕凹凸處不能挑選,自己將奉茶給誰喝,自己會喝到誰的茶,事先都不知道。因此,不論職業職務、性別年齡、膚色國籍,人人都有平等的機遇。第二,無求報償之心。參加茶會的每個人泡的茶都是奉給左側的茶侶,人人都為他人服務,而不求對方報償。第三, 無好惡之分。每人會品評到不同的茶。由於茶類和技藝的差別,品位是不一樣的。但每位與會者都要以客觀的心情來欣賞每一杯茶,從中感受到別人的長處,不喝自己喜歡喝的茶,而厭惡別的茶。第四,時時保持進取之心。自己每泡一道茶,自己都要品一杯,每杯泡得如何,與他人泡的相比較有何差異,要時時檢討,使自己的茶藝有所精進。第五,遵守公告約定。茶會進行時並無司儀或指揮,大家都按事先公告項目進行,養成自覺遵守約定的美德。第六,培養集體的默契。茶會進行時,均不說話,大家用心泡茶、奉茶、品茶,時時自覺調整,約束自己,配合他人,使整個茶會快慢節拍一致,並專心欣賞音樂或聆聽演講。人人心靈想通,即使幾百人的茶會也能保持會場寧靜、安詳的氣氛。
留言列表